时隔61年!中国人再次登顶贡嘎主峰!

来源:新闻界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0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2016年,登山家李宗利攀登贡嘎主峰失败,从距离峰顶仅一步之遥的6700米营地紧急撤下,引发了登山界和新闻界的一片惋惜;两年后,李宗利带领队伍再次向贡嘎峰顶发起挑战,终获成

2016年,登山家李宗利攀登贡嘎主峰失败,从距离峰顶仅一步之遥的6700米营地紧急撤下,引发了登山界和新闻界的一片惋惜;两年后,李宗利带领队伍再次向贡嘎峰顶发起挑战,终获成功!而此时距离中国人上一次登顶,已经过去了整整61年。

贡嘎山位于川西横断山系的大雪山山脉中段,周围有6000米以上海拔的山峰45座,其中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,耸立于群山之巅,壮观决绝,是横断第一高峰、四川省第一高峰,被誉为“蜀山之王”。

在登山界,贡嘎主峰以极高的攀登难度而著称,甚至远远超过珠峰等数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。在有关记录中,人类从19世纪末开始探索贡嘎,但至今百余年间,成功登顶主峰的次数屈指可数,而中国登山队也仅只有一次(1957年)。此外,攀登贡嘎主峰的死亡率极高,达到了恐怖的60%以上!这相当于,每一支10人以上的登山队伍,就有6人永远地留在了贡嘎的雪山绝壁间……

1重返贡嘎:2016→2018

2016年返回后,我和队友并没有放弃,而是花了一些时间进行调整,做更多的训练和准备;并总结了我们的失败教训,预备了更加详细的登顶方案。这一切,都是为了2018年重返贡嘎。

我攀登贡嘎的想法,始于2013年。那一年我离开川登协会开始创业,为了开拓新的山峰和线路,在夏天前往贡嘎山燕子沟考察,于是第一次见到贡嘎主峰。

震撼之余是满心的激动。从那以后,我便将贡嘎当成了目标,并为之努力准备了3年。2016年的10月份,我和队友迪力夏提、童海军正式从东北山脊路线起攀,经过几天的艰难攀登,来到了6700米营地,距离顶峰只剩下最后的800余米。然而半夜时分,我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风,不仅帐篷被撕裂,还丢失了几乎一切物资,因此只能依靠幸存下来的绳索和安全带,狼狈不堪地下撤回到大本营。

这次失败,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,我们的准备其实还远远不够;但这同样是一次宝贵的经验,指出了我们存在的许多问题。因此2016年返回后,我和队友并没有放弃,而是花了一些时间进行调整,做更多的训练和准备;并总结了我们的失败教训,预备了更加详细的登顶方案。这一切,都是为了2018年重返贡嘎。

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,是横断山系第一高峰、四川省第一高峰。左页大图为白云之巅的贡嘎山区,群峰矗立、雄浑巍峨;右页图为贡嘎主峰在云雾间露出真容,老鹰在天空翱翔,肃穆壮观。

先是攀登策略。因为贡嘎的天气周期、地形地貌、地理位置等诸多自然条件都具有很强的独特性,尤其是多变的气候环境,更是对攀登造成极大影响。为此,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掌握贡嘎的地理条件,根据这些条件制定攀登策略,并从头到尾严格执行。同时,我们还开展了周密的训练计划,力量训练、耐力训练、高海拔能力训练……这些训练帮助我们掌握自身的体能指标,了解各种情况下的攀登能力、何时需要休息、何时身体需要摄入水和食物等。而为了学会应对气候条件变化,我们还专门去了贡嘎主峰旁的中山峰,其海拔和位置都和贡嘎主峰相当接近,这让我们积累了相当程度的经验。

在漫长的训练中,我们一直以攀登贡嘎这个目标来鞭策、节制甚至是控制自己。直到训练的最后阶段,大家的体能和精神都已经到了最巅峰的状态——多年登山的经验告诉我,已经来到了最好的时机。

于是在最后一次高海拔训练中,我们决定去雀儿山(位于川西甘孜州),其顶峰下有一个平台,可以让身体提前适应高海拔。根据原计划,队伍会在雀儿山住两个晚上,但是在第一个晚上,我们就发现对高海拔的适应性达不到预期,于是临时决定增加适应时间。当住到第二天时,我们的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6000米海拔的高度,除了高原缺氧导致行动相对缓慢之外,没有任何不适、不良反应。于是我们做出决定,再住一天后下山,回家修整三天后,便出发前往贡嘎。

出发前,我们对所有的装备进行了选择和检查,并查阅了天气预报。正常来说,这个季节是贡嘎的攀登期,这段时间里贡嘎是最温柔的。而根据天气预报显示,如果队伍12号出发,并严格按照攀登策略所制定的进程行进,那么之后在C3和登顶过程中,遇到的风力都会比平时要小一些。这是个好消息,但需要注意的是,天气预报只能作为参考,不能完全依赖;并且,那段时间的贡嘎周围地区,天气状况似乎并不乐观,不知道是否会对贡嘎峰造成影响。

一切已准备就绪。和上次相比,队伍人数达到了6个,其中大多是90后,是我们团队的新生力量,具有年轻无畏的精神,大家都期待着这一次胜利的洗礼。于是在10月12日,登山队伍离开成都,正式向贡嘎出发。

文章来源:《新闻界》 网址: http://www.xwjzz.cn/qikandaodu/2021/0105/342.html



上一篇:周恩来与大后方新闻界“三剑客”
下一篇:数字化浪潮中的美国新闻实验场

新闻界投稿 | 新闻界编辑部| 新闻界版面费 | 新闻界论文发表 | 新闻界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新闻界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